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在第二地質大隊掀起學習熱潮,通過黨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等多種形式展開全隊大討論??倳浀囊笠髧谕袨橥七M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指明了方向,為廣大地質工作者注入了“強心劑”。多年來,二隊緊緊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發揚“三光榮”傳統“四特別”和“西昆侖”精神,堅守南疆喀克兩地,為新疆地質找礦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履行地質勘查主責主業,繪就地質找礦使命篇章
新疆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成立于1958年。建隊以來,第二地質大隊在新疆南疆三地州40余個縣市開展地質礦產勘查工作,進行了煤礦、鐵礦、錳礦、金礦、鉛鋅礦、銅礦、金剛石、云母礦、祖母綠礦等近60余個礦種的普查和勘探工作。二隊以發現礦產資源為主業,累計實施地質勘查項目350余個,發現評價了600多處各類礦床、礦(化)點,其中喀什地區約200余處。提交金金屬資源量約200噸、鐵礦石資源量約10億噸、鉛鋅金屬資源量30萬噸、銅金屬資源量20萬噸。其中,發現在全國及自治區有影響力的礦床有:贊坎鐵礦、伽師銅礦、瓦吉爾塔格釩鈦鐵礦、薩瓦亞爾頓金礦、穆呼錳礦、切列克其鐵礦、普昌釩鈦鐵礦等。進入新世紀以來,先后發現了塔什庫爾干鐵礦帶、瑪爾坎土一帶錳礦帶以及薩瓦亞爾頓金礦、闊克吉勒嘎金礦、吾合沙魯銅礦等。先后有30余項地質找礦和科技成果榮獲自治區和有關部委表彰,單位榮獲全國模范地勘單位、自治區科技進步一、二等獎、開發建設新疆獎狀等榮譽稱號。這些豐碩的的地質成果,為南疆地區經濟發展所急需的礦產資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找準坐標定位,在新一輪找礦戰略行動中錨定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回信,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能源資源安全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全國地質工作者的關心和信任,為推進新一輪戰略礦產資源勘查行動指明了方向,堅定并增強了地勘單位在即將開始的新一輪戰略找礦行動中的信心和動力。
二隊將以自然資源部將制定的《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綱要(2021—2035年)》為行動指南,以自治區黨委和局黨組的周密部署為要求,不斷加大南疆喀什和克州兩地的礦產資源勘查力度,摸清底數,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加強勘查特別是精查力度,切實增強資源儲量。立足南疆地區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發揮喀什“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地緣優勢,乘勢而為,迅速行動,為喀什礦產資源開發產業鏈的上游產業把脈定向,在銅礦、鉛鋅礦、鐵礦、石膏礦資源的開發等上游產業中找準定位,不斷增強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科研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增強內生動力
自成立以來,二隊高度重視單位地質科技的發展,廣大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獻、勇攀高峰,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篇章。一是綜合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綜合研究南疆三地州地質資料的基礎上,編制了新疆南疆西部大比例尺的地質礦產圖,目前也是在喀什、克州從事地質工作的基礎資料。同時編制了分礦種的找礦靶區等科研報告,為地質找礦提供了依據。二是重要成礦帶的科研工作取得新進展。十八大以來,二隊先后在塔什庫爾干鐵重要成礦帶、阿克陶縣奧爾托納什-瑪爾坎土錳重要成礦帶上開展了地質與成礦規律等5個科研項目,創新提出瑪爾坎蘇式富海相沉積型錳礦“三位一體”勘查預測模型,有效指導了穆呼、瑪爾坎土等錳礦勘查實踐和理論依據,深部發現厚大礦體,礦帶資源量累計達5000萬噸。三是為科技創新奠定了人才基礎。伴隨著地質成果的出現,一批科技型人才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干。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 300余篇,其中核心論文3篇、專著2部。提高了單位科研水平,為科技創新奠定了人才基礎。地質勘查3S技術,航空測繪技術廣范應用,先進的化驗測試儀器引進后,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先后有1人獲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1人獲自治區先進工作者、2人獲開發建設新疆獎章、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金羅盤獎”。
下一步,二隊緊緊圍繞新一輪礦產勘查戰略行動,加大科研投入,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引進高質量人才,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不斷提升服務地質勘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